剪脚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剪脚机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湖南武冈市大甸镇惠民举措落实民生改善当先【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5 14:48:33 阅读: 来源:剪脚机厂家

修缮一新的大甸镇中心小学。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修好的便桥。

易地搬迁户的安置房。

栗山园村新貌。

立新村附近的荒山已经成为药用植物种植基地。

红网时刻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关杨博 武冈报道

如果要问武冈市大甸镇向上级申报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是否落到实处?最有发言权的肯定是全镇百姓。12月18日,记者走进大甸镇的学校、乡村、卫生室,采访教师、村民、乡村医生、易地扶贫搬迁户时,他们纷纷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薄改”让农村学校焕然一新

“往年水费大约3000元,‘薄改’后涨到了9000元。”大甸镇中心小学校长杨复文一点也不心疼水费翻番,因为看着学校里的寄宿生冬天里能免费洗上热水澡,他高兴还来不及。

杨复文所说的“薄改”是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是国家为了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改变薄弱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的一项惠民工程。

“以前在大城市参加培训时,看到那么好的基础设施,我还感叹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农村学校才能追上来。”2014年到大甸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的杨复文说,没想到随着“薄改”推进,自己原来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从2016年开始,大甸镇中心小学新建了综合教学楼、教育“三通两平台”等配备到位、教师集中办公区即将投入使用,还有正在布置当中的体育室、阅览室让这所拥有600多学生的农村小学在硬件上极大地缩短了与城里学校的差距。而教师周转房的立项,让过去工作生活不便的老师们更加安心了。

杨复文算了一笔账,大甸镇中心小学约有300名寄宿生,“每学期教辅资料费和生活费加起来,每个孩子每学期的费用共500多元钱。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孩子政府给予补贴,几乎可以不用花钱便能就读。”

更让杨复文感慨的是,“从武冈市到大甸镇,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的状态已经没有了,只要对学校发展有好处,政府各部门都非常支持。这让全校教职员工更愿意扎根学校,安心教书育人。”

大甸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迄今为止,全镇薄改项目共投资1989.21元,在中学小学、枫木小学、古凼小学、栗山园小学等学校新建综合教学楼。为大甸中学、中心小学新建学生食堂,我镇所有学校旱厕均按要求改为水厕。中心小学、枫木小学、古凼小学完成校门新建,所有学校功能室配备齐全,教学环境明显改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种粮人更有信心

“河流整治、水渠、机耕道,这三块解决了,抛荒现象彻底消失了。”大甸镇陶田村村民陶建华今年60岁,提起当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顿时兴奋起来。

2016年,武冈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在大甸镇的陶田、枫木、青龙、立新、大甸、山底、栗山、古凼、小铺、尖山、木瓜等11个行政村范围内,规划建设面积2.72万亩,收益人口2万余人。

项目总投资3531万元包含水利措施2370.37万元,田间道路957.63万元,其它工作及措施203万元。共计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2.72万亩,扩建加固拦河坝4座,衬砌渠道39条29.6km,新建机耕桥5座,改造山塘21座,田间道路建设43条23.57公里。

据大甸镇政府统计,项目建成后,每亩增产粮食100公斤,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72万公斤,油料40万公斤,年新增农业总产值792万元。

“过去用土渠灌溉,不仅沿途跑冒漏滴严重,还得经常组织村民维护,农忙时期上游放水最快也要半小时才能到村里。”陶建华说,2017年村里遇到五十年一遇的洪水,田里的积水被迅速排干,“如果是过去,不绝收也得大减产。”

高标准农田建设除了让村里旱涝保收,还通过机耕道建设为农业机械化普及打好了基础。

“全村2000亩耕地,按照亩产1200斤计算,光说人工收割也是一笔大开销。一亩地至少请两个劳动力帮忙,每天少说也要付450块钱工钱。现在好了,收割机飞快地割完、脱粒,一亩地还只需要150块钱,不管是花钱请农用车运回家还是还是自己骑摩托驮回家,一样省力省心。”陶建华觉得,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真正使缺少壮劳力的农村,重新树立了种粮积极性。

“过去有把田包给其他人种的,甚至直接抛荒的,现在完全不存在了。因为以前是想种田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不仅产量上来了,体力和成本都降低了。”

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下

大甸镇古凼村的李正松和肖祥金是第一批搬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安置房的村民。位于大甸镇集镇上的安置房共有7栋,自2017年6月开始动工,共有171户贫困户搬入。

“从2016年开始,在12个行政村里选择、核实、公示后,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共有190户,其中有19户被分散安置。”负责这项工作的大甸镇企业办主任戴作德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每一户喜迁新居他都要按照当地习惯上门祝贺,“这两年多一直在干这项工作,时间长了,跟大家也有感情了。”

易地搬迁贫困户主要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房户、地质灾害区居民,戴作德不记得自己登门做过多少次工作,“反正每家每户搬前搬后我都到了,尤其是刚开始做动员的时候。”

动员之初让戴作德有些哭笑不得的问题是,不少贫困户根本不相信政府会帮他们在新居住点安排好一切,“我当时拍了胸脯,说共产党从来说话算话,你们一家没安置好我绝不移交工作。”

2018年大甸镇出资建设的集中安置房竣工,根据实际情况按四个户型搭配着分给人数不同的家庭。这时候,已经全部乔迁新居的搬迁户们还是不让戴作德走,“镇政府牵头帮着大家建了一个物业管理公司,村民非得让我加入,好吧,反正是给大家服务,我就愉快接受了。”

为了大家搬得了留得下,镇政府积极帮助各户解决就业问题,戴作德说,6层楼的集中安置房一楼共有40个门面,租金收入全部归搬迁户所有,“如果哪家愿意租门面做点小生意,有优先租赁权。”

除了租金收入,大甸镇政府联系了武冈市工业园的企业,落实中青年人的工作岗位,同时,政府对接了一家电子厂在安置区域内建设生产车间,进一步吸纳待业人员。为了解决剩下一部分年龄偏大人员的收入,安置区内规划建立的市场不仅提供给大家做小生意,还提供部分保洁、保安岗位给他们,戴作德加入的物业公司便是管理方。

如今,戴作德偶尔还跟搬迁户开玩笑说,共产党说话算话,说到就一定能做到。

引导特色产业走上消除贫困之路

栗山园村是大甸镇海拔较高的一个村,受地理条件限制,村里一直比较贫困。缺水一直是困扰当地生产生活的瓶颈,而分散居住不仅加剧了集中供水的困难,还让交通成本大幅提高。

从2014年起,共有5个联村帮扶工作单位到村里结对帮扶,村里的面貌逐年改善,脱贫步伐越来越快。首先,被解决的是农村安全饮水问题,20多个蓄水池根据村民实际需求被建立起来,包括村组道路硬化、水渠新建和维修、经济林种植等项目极大地改善着栗山园村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2018年,武冈市委宣传部选派9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2户未脱贫户,同时,积极制定帮扶措施。这批工作人员发现,栗山园村是一个有着上百年的尊师重教传统的“文化村”,在全村人的支持下,上百年历史的村小学不仅修缮保护完好,而且一直在发挥教书育人作用。发展文化乡村旅游的思路被提上日程,包括五公里旅游景观带、村口牌坊、文体广场、风景候车亭等硬件设施被修建起来,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还积极联系热心公益事业的本地籍企业家共同发展乡村旅游。

“我们的油茶基地已经在建设之中了,这也是将来我们实现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栗山园村党支部书记黄明红说,他相信全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与栗山园村相比,立新村显得更加有底气,因为这里的药用植物种植已经初步形成规模。

“吴茱萸、罗汉果、甜茶、青钱柳都是我们村的‘摇钱树’。”村支部书记刘卫东介绍信心满满地说,光是吴茱萸种植面积,从2016年开始便成倍增加,“今年已经在荒山上种植超过700亩,不仅成本低,而且效益好,晒干的吴茱萸籽能卖到180元一斤。”

张佰顺是村里最早种植吴茱萸的村民,2012年他在朋友介绍下尝试种植30亩,收获后平均每亩收入一万元,“其他村民看到种这个不仅收益高,而且不耗人工,一下子就都开始种植了。”

当然,聪明的立新村村民并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罗汉果、甜茶、青钱柳等受市场欢迎的药用植物都被他们尝试种植,包括红心脐橙、红心柚、油茶等经济作物也被他们分散种植。

“在政府引导下,我们成立了新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刘卫东说,为了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合作化是必然之路,镇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还积极提供各种服务保障,“9月份,武冈市组织贫困户和贫困村村干部代表到我们这里来学习,就是希望能让大家学习产业扶贫的正确路子。”

超速狂飙最新版

昆仑墟

光之萌约星耀版

王与异界骑士无限钻石